烘爐地土地公福德正神
烘爐地歷史
大約在清朝乾隆四年約1736年,呂姓福建省漳州家族渡海來台,於今日的南勢角一帶開墾拓荒。那麼他們渡海來台後,依然保有著家鄉祭拜神明的方式「3塊石板」代表著福德正神土地公。這三塊石板就是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土地公的前身。
後來因為開墾有成,家族越來越興旺,百姓看到地方上的地主財主家族都在拜「三塊石板」福德正神,就一起加入參拜的行列,香火越發鼎盛。時間一直到了1960年代。地方仕紳(中和南勢角地區比較有錢的商人)就共同出資建廟、建步道。方便百姓參拜。
並且於民國80年代,豎立起了高過32公尺的大土地公神像。從遠方就可以看見,為北部地區最知名的財神廟宇之一。
烘爐地土地公32公尺神像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13072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30"] 烘爐地土地公32公尺神像。圖源侵刪[/caption][caption id="attachment_13073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29"]
烘爐地土地公32公尺神像2。圖源侵刪[/caption]
這一尊高大的土地公神像,座落的位置在於「新廟」也就是「山腳下」。一般求發財錢母的民眾都是要去「山上新廟」的。也是俗稱的「3塊石板」土地公發跡之處。
烘爐地財神廟24小時不打烊
我們台北人都知道烘爐地是不關門的。不像一般廟宇子時之前關門上午卯時開廟們,烘爐地是24小時想去參拜都可以的。也因此,台北地區許多「夜晚的服務業」從業人員時常前往參拜。比方說「應召站」「酒店小姐」「酒店公關」等行業。但這不是說烘爐地是陰的廟。而是這些晚上才上班的人士,白天要睡覺,晚上上班前才有空出來拜拜。因此首選,當然就是不關門的「烘爐地南山福德宮」了。
烘爐地求錢母
來到烘爐地,就是一定要求一個錢母回去。所謂的錢母,就想是做生意的「本錢」通常是1元新台幣。然後你用10元去換一個錢母裝在護身符當中。業務人員或是生意人這個護身符不離身,可保佑財運旺盛,招引金錢財物。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13074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450"] 烘爐地換錢母。圖源「烘爐地參拜」[/caption]
烘爐地地理位置
前往:
- 自行開車:
- 國道三號:
- 由中和交流道下,右轉中正路至南山路,右轉興南路至二段399巷(兩線道),左轉後續行約500公尺在登山口附近路邊停車,或再續行約1公里到達烘爐地停車場(約 2-300 個大小車位)。
- 由安坑交流道下,往安坑方向走到底右轉安康路,過1個路口右轉安和路,直走續行中和景新街,於興南路左轉,至二段399巷。
- 大眾運輸工具:
開車的朋友,烘爐地在新北市(舊台北縣)中和的山上。並且在山腳下一路到山上,有著十分蜿蜒的斜坡。斜坡非常地抖,彎度也很大。路上需要十分地小心。
烘爐地彎道照片: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13068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1024"] 烘爐地彎道照片,圖源侵刪[/caption]
由於烘爐地並不偏僻。在捷運「南勢角」站在過去一點點大概開車5分鐘而已。所以造就了烘爐地只要一到晚上或是假日香客變絡繹不絕的情形。我自己也時常過去。反正很近。並且山腳下剛好是「興南夜市」所以在夜市吃過晚飯再到山上參拜,非常地舒服。
中和興南夜市捷運南勢角站出去就到(烘爐地山腳下)照片
[caption id="attachment_13070" align="alignnone" width="600"] 中和興南夜市烘爐地山腳下。圖片侵刪[/caption]
興南夜市好吃的介紹1:「興南夜市[中和南勢角]」
興南夜市好吃的介紹2:「Re: [請益] 興南夜市必吃推薦」
烘爐地求錢母參拜介紹
烘爐地分為「山上舊廟」「山下新廟」兩個部分。想要去參拜的朋友,建議是直奔山上舊廟參拜即可。山上舊廟
上殿
下殿